1、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他为什么不爱学习?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失败在于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通常认为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其实大多是学习有障碍的,而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学习态度问题,一味地强调他应该学,必须学,而没有关注到他为什么学不会,他能学到哪种程度。家庭教育的缺失及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学生还怎么能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享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都在一步步的使得他最终成为真正的学困生。
(2)教师原因。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所学教材的学生。很多时候,教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征不清楚: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这在上了初中后体现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关心他会不会,没有关注他为什么不会。在这样的认知下,强迫他跟上全体学生的进度,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会采取各种办法试图从学习态度上让他认识到要学习,还必须得学会,学生在对待学习上是态度问题还是存在学习障碍。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是教师始终是是强势的一方,学困生在课堂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长期被忽视;二是教师专业能力不够,上课时只关注自己所要讲的知识无法敏锐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思维作出调整,没有将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学生对学习没有内驱力,直接放弃学习。
(3)学校原因。学校看重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重,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学。知识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生却在背诵它。现在,所有的科目仿佛都可以用来背的。如政治在中考复习时,老师会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题目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背,结果是同一知识点的题,换个问法学生不会,机械的重复缺少了对事实进行深入的分析,提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能力从此被扼杀。这样的学习,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思维上的懒汉。
2、学生厌学问题对策
只要教育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取得成功的快乐,诱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1)唤醒自我向上的意识。做到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由他自己提出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坚持达到提出的目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对他多加关怀,从抓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达标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对学习的信心。即使速度慢了,也不要埋怨和训斥,让他接受同学们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2)加大学习阅读。“孩子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这就是说,需要将第一套教学大纲与第二套教学大纲密切结合起来,给他的思维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多读书,让他从所读书籍和周围环境所遇到的事物中发现让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书籍和由书籍所激发起来的活跃思想,就把学生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